四四兵工廠與我
民國六十九年,「四四兵工廠」配合臺北市「信義計畫」,軍方稱之「固本四號計畫」,遷廠至臺北縣三峽鎮。我調任「四四兵工廠」之初,就是負責「固本四號」的工程官。
自己雖然曾搬過幾次家,然而要搬一座兵工廠還是絕無僅有的挑戰。我首先分派到的任務是尋找新廠地,大有從事風水師的感覺,先向圖庫調臺中以北靠近山區的地圖,查看大面積的空地,研究地形、地貌、地質、氣候、交通、植被、現有居民、墳墓、歷史文物等因素,然後百裡挑一選中三峽為計畫廠址。
完成任務,沒有功勞也有苦勞,因此被調回「計畫室」負責「建新計畫」。面對全廠諸多產品,真不知從何下手,好在曾在學校選修「兵器概論」,還不算外行。接手任務是完成「反戰車武器」建立新生產線案,由中山科學院研發完成「六六火箭建新案」,取代原有老舊「三點五吋火箭筒」製造線。
當「火箭筒所」所長出缺,由我出任,是我在兵工事業的最高峰。「建新四十五案」的計畫完成後,由我接任製造主管,真有撫養自己小孩的感覺。視查庫房,發現有數十部「青島時代」的老機器,歷任都怕麻煩就推拖至今,我可是「固四小組」成員,現在不處理,搬家時就是累贅。此舉當然震驚高層:好小子,一上任,就要報廢八十部機器,豈不是瘋了?好在經我解釋,沒有處罰,反而嘉獎。
繼續深入庫房查看,一根雄偉的鐵柱靠在牆邊,仔細一看,差點跪下來,機器上鑄書「大清宣統二年江南製造局謹製」,這可不是祖師爺顯靈嗎?沒錯,機器叫做「槍管校正器」,一般管料或柱料,多會因儲存搬運不當而彎曲,造成加工困難,因此用此機予以校正,說穿了是利用「槓桿原理」夾持,再用鎯頭敲擊平整而已。因爲沒有動力和活動零件的磨損,一向都還堪用,也就讓它繼續貢獻餘生吧!
由於軍事保密,社會大眾對於「四四兵工廠」的了解,大多限於「四四巨龍」和「國慶焰火」兩項活動,由於老員工技藝傳承和年輕員工熱心參與,使巨龍的威名遠播,燦爛焰火照亮雙十的天空,更讓國慶的活動更加多彩多姿。兩項活動所需大量的人力,都是車間勞動的主力,作為主管,每年都要為進度落後而傷透腦筋,焰火發射筒也要花上一個多月去整修,為了舉國的熱烈歡騰,也值了!如今工廠已搬遷,任務也已轉移至民間,主管們終於可以喘口氣。
退休多年回到臺北,必去信義計畫區走走,車水馬龍,大樓林立,人事全非,頗有「白頭宮女話天寶」之感,再看看「四四西村」、「四四南村」的改建形同陌路,不敢期望能見到一個熟面孔,默默站在基隆路口,心裡想的是:四四兵工廠,我的驕傲!
【作者速寫】劉靖文,曾任聯勤二○六廠中校所長、舊金山榮光聯誼會理事長,現任北加州華人作家協會會長。
(點閱次數:3585)